10月13日7时,晨光刚漫过南宁那考河公园的芦苇,62岁的“周周巡河队”队员张维华阿姨便来到河岸边。她身着红马甲,一手拎着废物袋,一手捡起石板缝里的废物。“2018年刚搬来时,河水还带着臭味。现在水清岸绿,咱们天天来这儿护河、跳舞!”张阿姨直动身,指着明澈的河水骄傲地说。
这幅“人护河、河养人”的图景,正是兴宁区三塘镇那考河社区居委会以“五步法”激活底层生态共治的生动描写。近年来,该社区将习生态文明思维融入底层管理,立异推出“自主提事、按需议事、聘请参事、民主评事、盯梢监事”生态共治“五步法”,打破“政府干、大众看”的现象,鼓舞和引导大众参加到美丽我国建设中。
社区“周周巡河队”每周都必定会出现在那考河岸边,“有一次,雨后的河面漂来不少浮萍,咱们半小时内上报状况,职能部门当天就来整理,没让水发臭。”队员们和记者说。更让人暖心的是,“周周巡河队”30多名队员中,既有张阿姨这样的退休白叟,也有32岁的年青妈妈唐玉莲。“周末带孩子来巡河,他会自动把他人丢的塑料瓶放进废物袋。”唐玉莲说。
“楼下饭馆油烟飘进阳台,能不能装个净化设备?”在那考河社区生态环境议事室里,居民的诉求刚提出,三塘镇人大代表和环保专家便掏出笔记本记载。这个由各级人大代表、底层干部、居民代表、志愿者等组成的“六方共商渠道”,对每季度搜集的议题进行协商处理——小到改造公园废物桶的“微实事”,大到那考河生态修正的“要害题”,都瞄准了居民最关怀的生态痛点。“曾经是社区定计划、居民跟着做。现在是居民提需求、我们一同议。”那考河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周柳杨指着议事本上的“议题清单”介绍。2023年至今,议事室搜集的35条定见主张“件件有回音、事事有着落”,真实让民意成为生态管理的“指南针”。
“上星期整改的油烟问题,我们以为作用怎么样,还有哪些地方需求完善?”在社区“阳光大厅”评议会现场,工作人员刚展现整改前后的比照相片,居民们便纷繁举手发言。有人说“油烟是少了许多”,也有人主张“加装在线监测仪,实时看数据”……这些定见都被逐个记载,成为后续优化的根据。
这便是那考河社区“民主评事”的常态:每一项生态决议计划施行后,都会约请居民代表、志愿者、人大代表一起评议,经过公示栏、居民群承受居民监督。2023年至今,社区共展开环保立法征求定见活动9次,搜集主张26条,为《南宁市那考河维护管理条例》立法供给了底层参阅;还招待造访大众近2000人次,让每一项生态举动都“接地气、合民意”。
现在的那考河早已不是旧日的“臭水沟”。2020年起,那考河公园游客量每年增加33%。2024年以来,社区累计处理排污改造、噪声污染等问题64个,助推那考河稳居“全国美丽河湖”队伍;获评2025年“美丽我国我是举动者”先进典型事例……(陈思羽 黎然然)
上一篇 :
美人打开腿让男生桶动态图片 MBA智库下一篇 :
手搓试验教具 这所村庄小学5年发射“火箭”超520次